新左翼文艺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从热播电视剧反思

向下

从热播电视剧反思 Empty 从热播电视剧反思

帖子 由 ?? 周三 八月 22, 2012 8:55 pm

在过去的30多年里,电视剧已逐渐成为普通中国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而在过去的10年间,从《亮剑》、《潜伏》、《蜗居》到《甄嬛传》……几乎每年都有数部电视剧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与会专家就当下电视剧生产、播出中存在的问题和由电视剧折射的深层社会文化心理作出分析。



文艺需要“单纯”和“简单”

康洪雷(导演)

跟传统文学中的章回体小说相比,电视剧从结构方式到人物叙述走向,都特别相近。有深厚的章回体小说作为底蕴,我们还要大量学习西方的电视剧吗?这不是说对人家不屑一顾但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度,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价值。现在我们的电影、电视剧输送不出去,为什么?大家应该很清楚,我们的东西没有价值。

很多古装宫廷戏就是讲谋略,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阴谋。中国的五千年就是从阴谋中走来?中国泱泱五千年的历史中没有美好吗?没有让人觉得非常简单的人和人互信吗?文化、文艺特别需要这种单纯和简单,我们不需要复杂。我经常这样动员演员,到了剧组单纯一点,单纯可能会出奇迹的。我们的影视作品,要单纯下来,简单下来,在阴霾中看到阳光,看到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人和人没那么多复杂,复杂是你造成的,一切美好都在你的身体当中。



主流创作不接地气

张洁(央视综合频道制片人)

现在,有分量的精品剧作越来越少。主流界创作不接地气,观众对主题叙事模式产生了疏离。以前编剧一年、两年投一个剧,现在一年3到4个剧。很多一流编剧成立了工作室,出现其名字的剧本,很多都是雇来的帮手创作的。在追求收视率的情况下,洒狗血的创作越来越多,因为狗血少了,收视率就会少了。这也提高了明星的片酬,因为追求收视率,明星大腕越多,电视台才满意,购买的价格也越高。

而真正好作品出现的频率不高,比例也不高。大多数电视剧属于好看却没有多大意思。高端如《士兵突击》的“抵达率”就很高,我碰到一个士官,他说他唯一让儿子看的电视剧就是《士兵突击》。有些电视剧的抵达率却是低端的,收视率很高,但没有生命力。一年前,有人问我什么样的节目才是好的电视节目。我回答说,如果你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8岁到13岁,如果你愿意让他看这个节目,这就是干净的节目。



中产阶级的“吊丝化”

张慧瑜(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新世纪以来的国产电视剧,从帝王戏、家族剧、新革命历史剧,到谍战剧,再到宫斗剧,你可以看出男性的故事变成女性的故事,可以看出一个个人奋斗的故事变成了只能在既定规则、既定游戏之下,成为一个既定赢家的故事。

2002年流行《***燃烧的岁月》,2006年流行《亮剑》,与1950-1970年代讲述普通人故事的革命历史小说相比,这些“新革命历史剧”开始讲述成功者、强者的故事。同时流行的“帝王戏”,《康熙王朝》、《汉武大帝》,和家庭剧《大宅门》、《乔家大院》,都是讲述强者企业家的故事。

2011年到2012年,穿越剧和后宫戏流行。表现上看,《甄嬛传》是《杜拉拉升职记》的加强版,比《杜拉拉升职记》要残酷得多,但《甄嬛传》依然在讲述底层成功的故事。今年上半年《北京爱情故事》也很流行,但它恰恰讲述吊丝和白领无法奋斗成功的故事。正在播放的《浮沉》在结尾处让剧中白领爱上了国有企业的厂长,这个白领的选择本身是值得思考的。

《甄嬛传》流行时,一个新词汇“吊丝”也在流行。新世纪之初,他们一般被叫做白领,到2008年2009年,他们就是“蚁族”和“蜗居”,现在,他们就变成了吊丝。中产阶级的“吊丝化”本身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从《蜗居》看社会心理

洪如蕊(香港浸会大学)

《蜗居》是2009年度中国最热门的电视连续剧。它堪称一部严肃的批判现实的作品,那是怎么样的社会经济状况转移了观众对其社会批判性的关注?《蜗居》要展示给观众的,不是那种黑暗面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也不是大部分观众所理解的《蜗居》,而是要把房奴海萍和***官员宋思明塑造成为时代典型形象,里面还有浪漫以及对沿海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和***的细节再现。

统计表明,50%的人喜欢宋思明。当代青年的价值远离了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这些社会现象在上世纪50到70年代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钟情海藻和宋思明正是因为他们看透了所谓的个人奋斗,也希望在现实中有机会遇到像宋思明那么有权有势,社会关系丰富的大人物。而《蜗居》更重要的是让大家下班后的消闲,而不是迫使观众反思当下的社会风气,生活方式以及日常生活意味着什么。《蜗居》哭诉着糟糕生活,同时愉悦麻醉生存在令人应接不暇的大都市的观众。



从谍战剧反观自身

倪伟(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红色谍战剧给我们展示了革命者的闪耀理想和光辉人生,也给我们提供了某种反思的契机。很多人观看谍战剧,主要来自普遍遭遇的生存焦虑。谍战剧中潜伏者过着分裂的生活,有着双重身份,生活在非常紧张和焦虑的状况中。而谍战剧有一个镜像功能:观众可以由剧中人的生存处境联想到自己的某种处境,通过认识来释缓焦虑。


??
游客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