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一座不可磨灭的艺术灯塔
新左翼文艺 :: 主题研讨会 :: 主题文艺讨论会 :: 第四次川渝新左翼文艺讨论会文集
第1页/共1页
《东方红》,一座不可磨灭的艺术灯塔
《东方红》,一座不可磨灭的艺术灯塔
——第四期川渝新左翼文艺讨论会
——第四期川渝新左翼文艺讨论会
1964年10月6日的《人民日报》曾发表了清华大学学生胡*锦*涛的一篇文章,其中写道:“……看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是一场很好的歌舞,而且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巨大史诗,是党领导下40多年革命斗争的缩影,是对我们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它赋予了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经过红色网友的题材推荐和投票,第四期左翼文艺评论的题材被选定为1964年推出的国庆庆典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剧《东方红》,同时本期文艺评论座谈交流会于10月14日如期举行,到会人员共计8人。
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歌舞剧《东方红》的历史背景和一些相关的事件,加深了大家对该歌舞剧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东方红》歌舞剧的产生过程中动员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在仅仅的50来天的时间就办成了规模多达3700多人的文艺节目,完成了一个经典的创作,达到一个新中国歌舞剧的文艺高峰,其中的许多歌曲都成为后世人民不断传唱的经典,成为一代人难以忘怀的记忆,而且《东方红》大歌舞剧对后来的国家大型歌舞剧的影响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在背景材料介绍完后,大家就分别积极发言,就自己所观赏后产生的感受和评论的思路进行充分的交流,相互补充和完善,围绕着该剧的艺术成就、艺术特点、思想高度、精神信仰等等内容进行激烈的讨论,形成共识。
《东方红》歌舞剧集中了那个时代的大量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了一场文艺巅峰作品,其中的歌曲和舞蹈取材广泛,吸取各个民族的优秀艺术形式,创作出的许多经典歌曲和舞蹈此后经久不衰,成为中国人民广泛传播的重要的时代艺术成果,也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文艺艺术的重要经典成就。
《东方红》歌舞剧这一建国后的文艺经典,实际上是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化的艺术特点为红色底色的重要基础。经过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在理想和信仰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走到了今天,革命的,激*情的,正义的,道义的精神力量是我们中国人民义无反顾的支持共*产*党取得政权的根本原因。因此要保持我们的红色政权永不褪色,永远忠于人民,就必须要有红色文化和红色文艺的熏陶,就必须要使我们这个民族底色——红色,永葆青春!
《东方红》歌舞剧从内容到创作都是毛*泽*东时代人民群众支持党的革命事业的真实写照,为了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和信仰,党和人民的精神力量通过艺术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样一种精神感召,通过准确而精炼的艺术表现,使人们产生共鸣,使得革命意识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意识,革命是光荣的,也是时尚的。
《东方红》歌舞剧既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精品,也是颂扬理想主义的经典。尤其是近半个世纪后再来看这个作品,他所批判的现实却又仿佛回到了现实,他所颂扬的理想却似乎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一切好似都归了零,数千万人的流血牺牲的素材才成就的艺术经典,似乎成了一个可笑的寓言!造成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某些人对理想的背叛,对自己青春的背叛,对自己誓言的背叛,因此《东方红》既是一座艺术的灯塔,也是一面印证信仰的镜子!
评论文章7篇:
黄河:劳动人民文艺作品创作的经典
——简述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背景
——简述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背景
1964年,正值新中国成立15周年庆祝活动,需要一些重点节目。7月13日周恩来受陈毅邀请到上海观赏第五届“上海之春”开幕式演出的音乐舞蹈剧《在毛*泽*东旗帜下高歌猛进》。看罢此剧,周恩来受到启发,下决心亲自抓一部大型舞蹈史诗作品。
周恩来一回到北京马上找来周扬及文化部、总政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谈了他的设想。周恩来表示“我有这么一个想法,就是最好在15周年国庆,把我们革命的发展从党的诞生起通过艺术表演逐步地表现出来……”一开始有人主张用音乐会的形式,后来周恩来建议是否能搞歌舞会,这样更贴近群众更容易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7月18日决意提出7月底晚会开始启动,这意味着仅仅50天的时间就要弄出一台大型晚会。
关于大歌舞的名称问题,导演周巍峙建议用“东方红”,周恩来立即表示赞同。而且参考了国外的概念后,又经过讨论研究决定晚会还冠以了“音乐舞蹈史诗”的名称。
周恩来亲自在全国调兵遣将动用了3000多人的大型阵容,聚集了当时最权威、最著名的作词、作曲家和歌唱家,综合歌曲、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讲述了从帝国主义侵华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到新中国成立的革命历程。
从《东方红》筹拍的那天起每一位演出人员都把这个演出机会当成自己一辈子的荣誉。
演员们表演时表情的专注没有任何杂质的声音,最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后面的背景图片竟然是人工画在幻灯片上播放出来的,真的太了不起了。在幻灯片上画东西原本就非常不容易,而能够做出这样动态的变化真是太牛了。
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当时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就坐在台下,但是却没有他们的一个镜头。这个和现在是很大的区别的,现在是不管什么节目,春晚也好,神七发射也好,镜头一定切到领导脸上3秒钟。这场舞台剧是真真正正属于全中国劳动人民的属于工农兵的优秀文艺作品。
《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演出结束后,八一电影制片厂奉命同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一起承担拍摄该电影的任务。为此周恩来特意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电影艺术家座谈会,讨论怎样把舞台演出搬到银幕上,“要让观众像坐在大会堂里看《东方红》演出一样”被当作拍这部电影的总体要求。
在实际拍摄工作中,有些舞台演出的特点在拍电影时都成了特大难点。比如原来大歌舞全部演出的幻灯背景是由200多个小幻灯同时投影到天幕上,组成大约800平方米整幅巨大的可以有简单动作,如流水、飞云、光芒等的画面———几乎同电影的切换镜头差不多有很好的艺术效果。但在拍电影时幻灯背景的亮度不够,而如果把强烈的电影灯光打到台上,幻灯背景就成了白茫茫一片,拍摄陷入困境。后来经周恩来批示,剧组从上海借来全国著名的制灯专家蔡祖泉同志,到《东方红》摄制组工作,用提高幻灯背景亮度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难题。另外周恩来又交代外贸部的林海云用外汇在国外购买伊斯曼彩色胶片,以保证电影的拍摄质量。
在周恩来的全力支持下,摄制组仅花了三个月时间就全部拍摄完毕,《东方红》一部彩色宽银幕和一部彩色普通银幕两部电影的所有镜头。到1965年9月,周恩来再次到八一电影制片厂,亲自审查了《东方红》,这部电影终告完成。
《东方红》诞生于1964年“文革”前夕,这一点看似偶然而实际上却恰是最富历史意味的一刻,它仿佛为“十七年”中国电影画上了一个意味深长、可堪回味的句号。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过来的人,相信大多不会忘记一部名为《东方红》的大型音乐歌舞史诗电影和片头那首雄浑而辉煌的同名乐章。在人们的印象中,这部电影和《东方红》的旋律早已远远超越了它们自身的存在,而被沧桑的岁月和急遽变幻的时空沉淀为一段关乎我们这个民族和她的每一个体的某种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这记忆,不是漂浮于人们大脑皮层的那种似是而非的视听表象,而更像是一道被烈火与青铜所铸就的历史铭文,深深地镌刻进我们的肌肤和血液,交融于我们的骨肉和灵魂。它就像童年某个清冽的早晨,在人们耳畔奏响的一首辽远而明朗的晨曲,与那些写满了虔诚的笃信和炽热憧憬的纯真年华紧紧缠绕在一起,让人咀嚼之使你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东方红》具有宏幅阔大的篇章架构和沉郁激荡的叙事品貌,不仅源于它包蕴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近代革命音乐舞蹈的累累硕果,同时亦源自它荟萃了从军队到地方16个专业文艺团体共计3000多名新中国优秀艺术家的珠玑精华。尤其值得今人唏嘘称道的是这部尊为史诗的文艺巨片在创作、排练与拍摄的过程当中并未因“诗”而废“史”,而是以一种严谨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准确把握了“诗”与“史”的审美表现关系,以“诗”证“史”“诗”、“史”互见,从而使影片既准确深刻地传达出一份厚重而苍凉的历史追怀感又抒发了作为胜利者对于自身辉煌业绩的欢欣和满足。
张建华:左翼文艺之春
——从《东方红》到中国左翼文化的探索
今天重新回顾,观看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剧《东方红》。这部于1964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由周恩来总理具体指导下创作出的气势恢宏的革命历史史诗片,再现了中国人民近代奋斗史诗,热情的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斗争史上瞬息万变、波澜壮阔的英雄画卷,讴歌了人民领袖毛主席为中国革命,为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独立、解放、自由而勇于奋斗的历史功勋。——从《东方红》到中国左翼文化的探索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剧《东方红》集中国文艺大家于一个剧组,可谓整体阵容强大,实属精品、经典之作。无论从剧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跨度,还是每个事件的独立性都阐释得精辟独到,象一串珍珠连接着每个历史环节,可谓匠心独具。该片为音乐舞蹈剧,包含了中国当时最著名的舞蹈家、音乐家、作曲家、乐曲演奏家、诗人,融入了所有中国的民间经典音乐、民歌和民间舞蹈艺术,让人在看、听等各个方面都能感觉到音乐、舞蹈、美术、乐曲的艺术魅力。例如民歌中融入了陕北民歌、湖南的折子戏、江西的民歌尾子调;舞蹈中采用了蒙、藏、疆、朝鲜、彝族等民间舞蹈精华;美术布景上采用了中国画的水墨山水的灵动与西画中的油画、水彩画的写实想照应,衬托、完善了整个剧目历史背景,给人以强大、震撼地视觉艺术冲击。
舞蹈中表现《万水千山》一幕中和《团结抗战》中,采用了空翻、旋子、锅庄、达瓦舞、芭蕾与现代舞揉合在一起,突显出红军、八路军在敌人的围剿中所面临的凶险环境;同时用舞蹈肢体语言告诉我们,红军、八路军是一群同仇敌忾、英勇无畏的战士;急切的空翻阐述了战士们不畏艰险的革命斗志和不可战胜的勇气,用舞蹈艺术再现了革命者动如迅猛的海燕、静如不屈的雕像、给人以遐想、给人以动感之美。
歌曲采用了与各个历史时期相符合的主旋律。如《南泥湾》、《九、一八》、《五星红旗》、《到敌人后方去》等脍炙人口的时代歌曲,展示了左翼文艺工作者在各个时期斗争中,在党的领导下为革命,为时代、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不屈呐喊,让人感到了激*情澎湃地胜利信心。
在美术与作曲方面,艺术的用灰、黑、白、红色,展示了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历史环境。黑色阴冷恐怖,白色严寒,灰色消沉,而代表革命的红色却象曙光一样透着星星之火,预示着革命大风暴的到来。同时在背景音乐中用小号、圆号的低沉到钢琴协奏曲《黄河大河唱》的高亢、奋进,这样的艺术再现了革命由低谷走向高潮的历史画卷。这里用色彩,背景音乐而产生的实与虚,灵动与厚重,都无疑是艺术家们的创作精华,同时也是对那个时代人民的内心刻画。低沉而不消极、痛苦而不绝望、信仰与胜利并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东方红》无疑是一台具有代表性、艺术性的文化盛宴,她包涵了各种艺术精华。无论从绘画、音乐、舞蹈、乐曲、灯光、布景、台词、诗歌等都无可挑剔,浑然如玉。除了她艺术性达到的高度,同时她所包涵的文化思想也同样深刻,有许多值得我们左翼文化工作者深思的地方。
一切艺术都具有民族性和阶级性。也就是说,一切艺术都是因为政治目的而再现的。所以艺术首先是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其次才是艺术的表现形式。
从“五四”运动发起,中国左翼文化工作者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如聂耳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电影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万家灯火》;绘画作品有丁聪的漫画,徐悲鸿的《九方皋》,雕塑有刘开渠的《川军出川抗日无名战士》,油画有《延安颂》、《张思德》等作品;小说有丁玲、扬沫创作的《白杨树》、《青春之歌曲》;诗歌有臧克家的《投奔延安》、《有的人》。这些作品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都反应出历史的最强音,都无疑是为中华民族独立,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大声的呼喊。这些作品能成为艺术经典都是艺术家们在思索、反思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教导下自觉的去创作的艺术作品。他们都具有独特的民族思想性,代表的是广大劳动者的心声,救亡图存就是艺术家在那个黑暗时代发出的呐喊。
左翼文化的发展是源于艺术家们对生活真实的描述,他们不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到延安去的文化艺术者,在听了毛主席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报告后,他们深入到军队、工厂、农民的田间地头去,倾听劳动者的声音。他们从思想上、认识上去体会延安文化座谈会的讲话精神,从民族的高度去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通过与工人、士兵、农民与共*产*党人的交流,学习他们抛弃个人小资情调,在战斗和生产中融入社会、融入到无产阶级的大浪潮中,才真正的激发了他们的智慧和创作激*情,才有了他们艺术的生命。他们真切的感受到毛主席提出的:“一切文化作品要为人民服务,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指导思想。艺术家们脱胎换骨的成为了坚定的无产阶级文艺战士,这是他们的骄傲,也是无产阶级的骄傲!
一个成熟的左翼文化工作者从哪里来,是从群众中来,是从以服从文艺为人民服务中来的。只有明白并认识到这个真理,一个文化工作者才会有广大的读者和群众基础。同样,小资思想一旦存在,不消除干净,只能创作出靡靡之音来,是散发出铜臭的生活糜烂之音。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文艺战线上能出现如《东方红》、《长征组歌》那样优秀、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吗?不能,因为人的思想是需要从认识反思中汲取教训,从而改正错误,端正思想,是自己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艺术家。
《东方红》从1964年到今年已整整四十八周年了,我们再一次欣赏和品读它的艺术成就,你会感到她的丰富内涵和不朽的艺术价值。而这种艺术价值不是当前的某一首歌,某一个小品,某一个演唱会就能表达的,她是一个时代的杰作,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是一个国家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而发出的最强音。由此可见,东方红无疑是中国文艺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剧《东方红》无疑是中国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榜样和追寻的方向,《东方红》是毛主席关于文化座谈会指导思想的具体表现,我真切的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历史的责任感为重,重新回到广大群众中来,回到无产阶级文艺创作的路线上来,同时也期望那“凯歌动地,红旗满天”的文艺春天的到来!
项仁:再唱东方红,团结起来迎接东方红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观后感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观后感
一曲大合唱“东方红”,拉开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大幕。
震撼,激*情,感动贯穿始终。特别是演员们清新健康的表演,更是让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感慨万千。
第一场《东方曙光》形象地再现了“地是黑沉沉的地,天是黑沉沉的天”的旧中国。那些高悬皮鞭的洋奴买办狗腿子;手持刺刀祸国殃民的军阀匪兵;卖儿卖女的穷苦老百姓;“华人如狗不得入内”的洋租界;不可一世,趾高气昂的洋鬼子,还有从洋鬼子枪口射出的罪恶的子弹;倒在血泊中的红衣女孩......这残酷的一幕幕已仿佛活生生地发生在了我们的身边,只是发生的方式不再那样地赤裸裸了,其手段更具隐蔽性,欺骗性,却更加残忍了。美债,南海,钓鱼岛,富士康,股市的疯狂吸血,转基因的无耻,贪官污吏卷钱外逃等等,其疯狂程度是旧中国的几十倍。这一切之所以会发生在毛主席建立的人民共和国,都是因为三十年来曾经组织起来,联合起来的中国人民被国内外反动派重新分割,解散的恶果。
早在上世纪的1917年,毛主席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就已经明确的告诉了我们:“世界上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起来的力量最强!”
重新观看《东方红》,特别是第一场对悲惨的旧中国的真实写照,反观改开的三十年,我们会清楚的看到:三十年来,由于资改派已经渗透到党内,掌握了国家的要害部门,竭力的在中国推进美帝的“普世价值观”,背叛放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共*产*党的价值观;他们出卖国家、人民的利益,以换取个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他们大肆篡改国史党史,攻击污蔑开国领袖毛主席,抹黑共*产*党;他们贪*污*腐*败,道德败坏,把一个好好的社会主义新国家糟蹋得面目全非,以致造成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全社会的全面腐*败:官场上“吃、卡、拿、要、玩、乐、贪”;社会上“坑、蒙、拐、骗、偷、抢、夺、”。资本家的压迫剥削造成的富士康十八跳他们不管不问,而对一个丧心病狂的连捅无辜者八刀的畜牲,他们却公然为其喊冤免死。在抢夺农民土地,霸占动迁户房基的过程中,他们更是大打出手,其残暴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所有这些残酷现象的发生,无不是人民大众失去了联合体这个力量基础造成的。三十年来,他们采取“温水煮青蛙”、“打左灯向右转”的诡计,慢慢的麻痹了全国人民,解散了凝聚人民大众力量的所有联合体。在农村,大队、公社组织全部瓦解,权力被少数不良分子蜕变分子掌握,毛主席曾经组织起来的农民,重新各自为战,一盘散沙,青壮年大多背井离乡沦为资本家的打工仔,被任意剥削压迫,甚至讨不到血汗钱。在城市,作为领导阶级的工人队伍,更是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大批的国有企业被贱卖、破产,昔日的工厂主人,一夜之间纷纷失业,成为一个个为生计而重新被资本家剥削奴役的“弱势群体”。在现存的国有大型企业,他们踢开党委,背弃鞍钢宪法,实行精英治企,企业职工一样变相的沦为精英的打工仔。
资产阶级成功的实现了由少数人控制国家资源,不用看群众的眼色行事的目的,他们成功的打破了凝聚工农力量的各个联合体,打破了弱势群体间互相帮助,相互依存的牢固关系,让凝聚的力量变成一个个松散的个体,而这一个个松散、软弱的个体在失去了群体的力量的支撑后,就不得不为各自的生存而挣扎,其结果就是“浑浑噩噩,世界上的事情很少懂得,他们没有有组织的社会,人人自营散处,只知有最狭的一己,和最短的一时,......只知道私争。”(毛*泽*东湘江评论创刊宣言)。达到了这个目的,少数精英在没有了人民大众联合体这个有生力量的监督后,力量天平完全的倒向了他们一边。于是他们便毫无顾忌的推行为少数人获取最大利益的改革。正应了毛主席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的一句话:官僚强权掌握下的“各种改革,一言以蔽之,由强权得自由而已!”所以,失去力量的人民大众不得不接受转基因食品、毒奶粉、毒馒头、苏丹红、地沟油;不得不接受“藏猫猫、俯卧撑、七十码、被自杀”,不得不接受黑社会、黄赌毒;不得不接受良家子女沦为强盗、妓女;不得不接受茅于轼、辛子陵、袁腾飞等汉奸卖国贼可以公然的,明目张胆的对共*产*党开国领袖毛主席的污蔑、谩骂;不得不接受李枚瑾、李君如等精英的缺德言行;不得不接受高房价、高药价、高学费、房奴、车奴、卡奴,看不起病,住不起院,上不起学的残酷现实。所有这些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人民大众强大联合体的解散,是造成官僚强权一边独大,执政的工人阶级失去权力的主要原因。
惨痛的教训提示我们,要重新实现人民拥有当家做主的权力,回归毛主席的社会主义制度,就要把人民大众重新的联合起来,形成拳头,拧成绳子,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才能把官僚资本窃取的权力重新夺回,才能彻底清除猖狂的汉奸卖国贼。让我们唱着《东方红》里面的歌曲共同努力,唤醒大众,坚决的联合起来吧!
“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万众一心!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杀尽敌人!我们勇敢,我们奋斗,我们团结,我们前进。杀向那帝国主义大本营,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工农兵!”
正义的我们,正义的力量一起来再看《东方红》,再唱《东方红》吧。用我们的智慧,勇气,力量再迎东方红!
倪剑雄:给我们鼓舞,也给我们启发
——看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随感
——看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随感
《东方红》是个大作品,也曾经在我们的生活中热闹一时。今天再看,联系到这个片子行将被重新改拍,联系到我们左翼文艺的现状等等因素,尤其觉得有值得思考之处。
这个作品的大,可以从国家总理亲自负责组织来看;也可以从它3000多人的巨大阵容,一流艺术家参与的高水平制作来看;还可以就它对以后新中国文艺的深刻影响,以及新中国文化建设的需要——新中国文化应该有自己的、适应无产阶级文化宗旨的典范这个客观需要来看。这个认识,就需要联系到当时中国的整个建设的具体情况和文艺领域内的具体问题。这些事情很大、太大了,这里无从说起。但有一点,我特别想说,就是联系今天的现实状况,联系到我们左翼的实际,这个经典作品无疑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但也给了我们非常多的启发。
记得,那是1977年它刚复映的时候,我爸用自行车带着我和我姐,赶他徒弟家里去看这个片子在电视上的播映。那时候成都一般人家还没有电视。但成都的军工企业有人自己用雷达显象管安装了电视。碗口大的画面,一家人加同楼层的邻居,还有我们这样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十好几个人,围在那间屋子看。现在还有人不知道这个片子,让我深为感叹。大约,不知道这个片子的人,也不知道中国的电视台是什么时候有的,也不知道慈禧太后的宫中就使用电冰箱了,不知道有关法律规定精神赔偿,也在清朝就有了。就是说,这个国家,尚且有很多事情,我们不知道,就因为我们是老百姓。就因为这个,我要说这个片子里面两个我曾经不知道的事情。其一,是第一幕:“东方曙光”里的一个细节,就是在那时候的上海某公园门口,竖立着一个牌子,上书:“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个是历来被作为中国人被帝国主义侵略者歧视的铁证的。但是,我记得后来,大约在80年代中期或者再晚一点,有人写文章披露,这个事情是大跃进时期,当地档案馆某些人,出于捞政治资本的私心伪造的。可惜,我不是搞这个专业工作的,听之则忘,现在已难以提供这个资料来源的报刊名和确切时间了。如果有人来追究,我“真的说不清楚。”其二,这个披露还不是唯一的一次,我还看到过有人分析说,这个牌子的本意,并没有特别的对中国人的歧视,仅仅是一般的告示。因为西方人不把狗看得象中国人眼里的狗那么下贱,而常常把它们看成人的最好的朋友。因此,认定把“华人和狗”并列,是故意为侮辱中国人,仅仅出自中国人自己在遭受外来入侵时期过于民族性的反应。这次为写这个评论,我在网络上搜索到2003年,《上海地方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专门谈这个事,题目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历史事实”。里面详细介绍了这个事情。让我知道,我记忆当中的那个“捞政治资本伪造说”才是根本胡说的。但这个事情确实也有它的耐人寻味之处,简单说来,就是我们老百姓,一般认识缺乏时间上和空间上深广度,尤其对国外、对西方文化不了解,也是我们常常被忽悠、成为“无知的大多数”的一个原因。开始我只是想:中国人当中有没有政治投机分子、这些投机分子有没有可能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制作一些假“证据”?肯定有,我们身边有无数这样的事例。中国人有没有因为民族苦难带来的既发性情感过敏、行为过激?也应该有。这次反日游行,很多人情绪激昂,上街喊口号,甚至砸自己同胞的车,就有这个因素。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些事情,怎么能够去伪存真,保持理智,科学、客观,然后努力公正评价我们面对的世界,确实值得思考。
另外,《东方红》作为经典歌舞剧,因为三个原因,没有触及普通人的具体生活和感受,而仅仅是个角色符号化的宣传剧。这是可以理解的。一是这个剧本来是个革命文艺的旗帜,因此,高度的概括性,是它自然而然的政治选择。另外,当时强调阶级斗争和实际的阶级斗争尖锐的现实环境,也给这个经典赋予了强烈的政治色彩,它不要求给琐碎、复杂、深厚的现实生活留下更广泛的探讨空间,因此只能以高度概括的阶级性来树造人物形象。其次是歌舞剧给谁看?当时的一般工农群众不可能看懂过于深奥的关于人的具体生活的探问。这不是当时文艺的任务。仅就民众的欣赏力而言,也没有这个可能性。记得,在80年后,罗马尼亚的一个电影公映时候,我们周围的人,还纷纷盛议这个片子开头的一段对草坪上游戏的孩子的表现,大家不理解这个镜头在一个激烈的战斗故事当中有什么意义。就是说,文艺思想对现实的人的理解而言,也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那个时候大家不懂这些。实际上,对一般大众来说,现在也往往不懂。最后就是歌舞剧从艺术形式就有高度概括的要求。这里,事情更复杂,因为表现人类复杂感情的现代芭蕾舞剧仍然不少,但它也没有那么具体的细节刻画。这个,就是艺术形式的问题了。
而由此想想今天的文艺,总的印象,是探究人的生活、感受等人性的琐碎事情已经很多,但由于不少作家往往有脱离群众的问题,走得很远,也常常走得很偏。我们左翼文艺工作者,大概也应该从过去的经典文艺当中学到很多东西。最重要的一点,我感觉,就是从实际出发,联系我国当前工人、农民和普通劳动者以及一般市民的欣赏水平和习惯来进行创作。这个原则,在左翼还是个大问题。现在中国的实际状况就是社会差异因为社会分裂,各阶级、阶层的差异已经很大,文艺欣赏习惯也呈天壤之别。普通民众,往往受娱乐化影响,对严肃的文艺慢慢已没有兴趣了。而文艺界的人,却在拼命玩纯艺术,走远离劳动群众的道路。结果,两条路都走不通。迷醉娱乐的底层小青年越来越低俗,越来越被娱乐,越来越麻木,“高级”的艺术家们,也越来越空虚和无聊。文艺创作不仅仅需要自由,作家如果丧失了信念,抛弃了理想,背离了群众,文艺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
去年,我们到遵义去,跟全国的左翼朋友一起拜访遵义会议纪念馆。那天晚上,我们约20个人在宾馆附近的小吃摊喝酒。大家兴高采烈,起身高唱《东方红》、《国际歌》,引起周围群众的热烈掌声。我相信,在这些掌声当中,有真实的对我们的肯定,但也不排除,有的人仅仅是受激起哄,甚至暗含挖苦。这下面有两层意思特别重要,一是,我们的歌唱,其实是很没有水平的。我总结当前中国左翼集体的歌咏水平,大概是离吼和喊不远的,无可奉承。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才私起一念,半开玩笑的把自己的博客里相关的栏目,起名“左起声唱”。这是因为,我感觉我们还很不专业。但不专业也要唱,大声的唱,这是左翼当前的任务,坚持唱下去,多唱就慢慢有水平了。这个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我们左翼有根,有实践的根,我们不能不唱,不唱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其二是,除非在党代会上,《国际歌》已经不许唱了。但现在民间在唱,越来越喜欢唱。我就不止一次被这首歌感动得落泪。这个事实,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我觉得也需要深思。我们有很多事情,尚且没有思考过。我们引车卖浆者流,平常没事,思考那些自己根本搭不上边的事情干什么?但是,现在我们应该思考了,而这个时候,我们有没有这个耐心,有没有这个专注,确实是个问题。我跟朋友聊天,有的朋友甚至认为,我们没什么值得那么认真思考的事情。就为这个,我们才一起搞起我们这个“新左翼文艺群”。我想我们应该专门有人来做这个事。当年周总理亲自抓无产阶级文艺,现在我们自己抓我们民间新左翼的文艺。只要有人做,慢慢就会有水平的。
这里,还有值得说的一事,是听说,这个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要重拍。这个事情,也有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几年以前,改编重拍过去的革命题材电影,就曾经成为一个风潮。有人就《沙家浜》后来被改得过度世俗化,甚至显然有对革命者的错误认识等,提出意见。我零星的读过杨奎松这样的专业历史学家的文章。他针对中国革命历程,提出很多观点。我自己孤陋寡闻,无从议论这些观点,但是我看见过反对杨的论点的一些文章。我就想,对这些关于革命历史当中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是不是也需要想一下?至于应该怎么去想,问题还是很多的。据说邓小平叫人把文革很多资料烧掉了。那么由此,我们是不是有理由追问一下,建国后的某些资料,是不是也有可能被烧掉?当然遗失的也很多。我不追究这个事情,只是想说,这样恢复历史真相,应该也是一个问题。我们能够触及这样的事情吗?左翼里面,有这样的掌握专业知识的人,但多数人没这个能力,而议论的往往是多数人。因此,怎么理解历史事实,就只能退一步,从我们当前的任务开始去做。这个,我认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而从这个方法开始,又该怎么做呢?这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改编《东方红》,肯定会有澄清一些史实的地方,也会有*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提升、完善的问题。但是不是能够得到我们左翼的认同呢?我无法说。只期待我们看到不是一个叫人难受的、歪曲阿庆嫂形象的《沙家浜》,也不是一首几个摇滚青年在那里嚎叫似的《国际歌》。
我们新左翼面对着很多问题。因此可能陷入某种焦虑,这个焦虑,甚至我们自己可能都不能觉察。有的人,甚至“忍不住”思考自己根本无力去思考的事情,应该可以理解为这个集体焦虑的自然表现。在我,我只知道,至少应该思考我们新左翼,要不要一个典型的文艺作品?我们该怎么努力去做?去为这个典范的大作诞生创造条件。而仅就这个方向,我深感我们的力量远远不够!过去几年,全国各地兴起群众性的红色歌曲演唱。规模之大,势头之猛,令人感慨。我还注意到,网络上反映民生的自发创作的歌曲,也越来越蓬勃的兴起,有的歌确实令人感动不已;还有那些从民间出来的底层劳动者歌手,往往也受到广泛的追捧,一夜之间成为众所瞩目的明星。这些说明,关心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群众基础是有的。但是当前,这个左翼文艺力量确实还很弱。乌有之乡等左翼网站组织的几次舞台演出,整个都还比较粗糙。北京皮村的孙恒,为恢复劳动者尊严所举办的春节联欢会,因为有崔永元等著名主持人的积极参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总的,还需要提高。我们有个基础,现在应该有人好好的从现在所能够具体着手的地方开始作起。对新左翼文艺,我大致有一个认识,就是它有鲜明的阶级性。这个,和当前中国主流文艺思想不完全一致。我们左翼走得比他们远。但我们比主流弱,现在还不算什么,简直可以说还不算个事,仅仅就自己在那里有板有眼的鼓捣而已。但我相信它会成长起来的,因为左翼思想在阶级剥削和压迫不能解除的现实条件下,它有自己不能避开的激发机制,它有自己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唤醒劳动者的阶级意识,是我们愿意公开的目标。左翼越来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左翼文艺就必然得到越来越多的普通劳动者的理解和支持。我对此信心十足。
(2012-10-18于成都)
赵永健:80后和《东方红》
对我们80后而言,身长在改革开放时代,感受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部大型歌舞史诗剧《东方红》难以与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建立起很直观的联系。客观而言,不仅是《东方红》,甚至她之后的长长的一个时代,我们都是有距离感的。关注《东方红》,我常常问自己,她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这次我又重新翻来看了一遍,一个人静静地看完,没想到里面的台词如此的熟悉,“黑暗的旧中国,地是黑沉沉的地,天是黑沉沉的天,灾难深重的人民啊,你身上带着沉重的锁链,头上压着三座大山,你一次又一次的呼喊,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可是啊,夜漫漫,路漫漫,长夜难明赤县天。”从旧中国的历史现状展开,讲述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我们距离远,然而,情绪却不停地被剧情震撼,我禁不住掉下热泪,我不知道这份感动是否能拉近我和《东方红》的距离。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看《东方红》了,在我的记忆里还有一件关于《东方红》印象深刻的故事。读小学四年级左右的时候,学校晚上放电影,同村的伙伴们约好看完一起走,那天,放映的就是《东方红》。那时,其实也看不大懂,只是很热闹,喜欢的也就是游击队这样的战斗歌曲,而且基本看着看着我就打起瞌睡了。放映完,操场就没剩下几个人了,我们要赶回去,却发现我们都没手电筒,我第一次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走向漫漫的长路。那个时候,整体是充满希望的,可是在那样黑的夜里,摸着路前行的经历,让我知道没有了路,没有了方向,怎么战胜黑暗中弥散的恐惧。我不知道这段经历和《东方红》是否有内在的联系,或者在某种角度来说有着某些关联的逻辑吧!
此后,有人告诉我,毛*泽*东不是神,他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误,所以他是“暴君”“独裁者”……
此后,有人告诉我,大跃进,伐木炼钢,亩产万斤,放卫星,饿死三千万……
此后,有人告诉我,收拾战友,冤枉好人,迫害知识分子,强迫人做着做那,很多知青没了人生的方向……
此后,有人告诉我……
我不知道,如果把《东方红》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否又能看出点别的什么,或者很多人希望是这样的,他们从个人自私的角度去解读历史,他们别有用心地在我们和《东方红》之间凿了一个深深的濠沟,他们发泄自己的仇恨和怨气,他们忘记了问问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们会这样纠缠于历史么?
下岗工人,牺牲小我,自力更生,换来的却是一批又批的窃国大盗;打工者,背井离乡,工作十多个小时,省吃俭用,到头来财富被房地产洗劫一空,一曲“老无所依”唱出了多少人的心酸;大学毕业生,面对就业不公平,底薪以求混饭,抠破脑袋考公务员,只知道那里是最后的避风港湾;转基因食品、毒奶粉、地沟油,食品安全一波又一波的袭来;青山绿水变苍茫,我们的身边还剩多少干净的河流,多少自然的山川,环境污染一浪高过一浪;住房、医疗、教育三座大山培养了多少这奴那奴……
历史我们可以辩来辩去,现实怎能让人熟视无睹?
我不知道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次听到:“黑暗的旧中国,地是黑沉沉的地,天是黑沉沉的天,灾难深重的人民啊,你身上带着沉重的锁链,头上压着三座大山,你一次又一次的呼喊,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可是啊,夜漫漫,路漫漫,长夜难明赤县天。”心中是怎样的波澜不惊和翻江倒海。
我们是一个英雄的国度,我们拥有英雄般的史诗!
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已经是一串串无法回避的问题,它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难道没有责任人么?去你的“伤痕文学”吧!历史给了你们三十多年,你们都干了些什么!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喜欢红色,喜欢红军,喜欢中国的革命?我说:你见过人类历史上的英雄么,你挨着个数,见过这么大的史诗画卷么?从远处看,他们不仅是英雄,依我看,他们并不比哪一个神话中的人物差,由他们这个群体组成的神话人物,由他们干的这个事业,必将在人类精神史上留下丰碑。
今天,由《东方红》歌舞的形式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们从中吸取无穷的精神动力,再趟出一条光明的路来。
李男:90后与劳动人民心连心
——以青年人的角度浅析《东方红》
——以青年人的角度浅析《东方红》
每每点击打开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向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我都能看到人们质朴地笑着,那种笑容,是作为国家主人的自豪。
伴随着这种昂扬的自豪情绪,篇首的扇子舞行云流水一般唱出了那时候人民的心声:“他是人民大救星。”诚然在如今的集体舞中,用扇子摆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造型,早已不是新鲜事,然而我们须得注意的是,《东方红》中的扇子舞乃是前无古人的,正是当时的劳动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创造出了这种经典的扇子舞,进行了破天荒的革新,而后才有了我们今天各式各样的扇子舞。
十月吹来北边的风,唤起千万苦弟兄。这种情感,或许只有在那时的人们,亦或是今后受二茬罪的我们才会真切地体会到吧。《东方红》这部舞台剧,通过影片中演员的表现,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种情感,真挚的情感总是超越时空的。
犹记得“旧社会的天是黑沉沉的天”那一句引入的场景——工人们衣衫褴褛,拖着疲惫的身躯,搬运着货物;穿着好不到哪里去的洋奴监工在一旁严密地监视,还时不时来上一鞭子;不远处,是向主子奉承着的本土资本家和趾高气昂的洋人;还有一块刺目的牌子,上书“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简简单单的一幕场景,就浓缩了旧社会的种种黑暗现实,这样升华的艺术,浓缩的境界,实在不得不让人佩服。触景生情下,观者不禁想冲上前去,帮工人们抬一抬箱子,朝洋奴唾一口,或是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掼在地上,再狠狠地踩碎它!这样一种“代入感”始终贯穿了整部舞台剧。工人们中间,有的人早已被苦难折磨得沉默了,也有的人敢怒不敢言,还有人就是不屈服于洋奴、资本家和洋人的剥削,想要起来反抗,却被周围的工友拉住,种种情形无不让人动容。
当响起国际歌那熟悉的旋律: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如果没有毛主席,没有毛主席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我们不依然还过着那样被剥削的苦日子吗?看着《东方红》,我时常为其中的一幕幕潸然落泪。
然而让我揪心的是,现在的人们竟然忘记了毛主席的劳苦功高,不但不理解主席的所作所为,更对主席曾经采用过的的方针政策横加指责。
我相信人民,也相信人民们都是揣着一颗火热的良心,他们会对毛主席有这样的言论,究竟还是无知者无畏——假使他们真的能够好好看一看《东方红》这样的作品,静下心好好理解一下,就能明白旧社会时的人民,到底过着怎样的日子,也大抵会知道毛主席到底给我们多么绵延的似海恩情,也就不再敢如此轻狂地、无顾忌地诋毁毛主席了吧。
如今看到我身边的青年人越来越多的集合在一起,如雨后春笋一般地繁荣起来,我心里是喜悦的,我想,人民重新正确认识主席和党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人民受到的二茬罪已经足够多,很快就会理解、想起主席的良苦用心!这,就是我自童年起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劳动人民心连心。
田锋:《东方红》,我们拿什么继承你
——简评歌舞剧《东方红》
——简评歌舞剧《东方红》
前言
《东方红》这部歌舞剧是中国上个世纪60年代文艺创作的经典之作,然而在我的记忆中却完全没有印象,只有歌曲倒是知道一些。也许是我小时候在大山里生活,文化信息不畅导致根本就没有看过的缘故,也许是看过却没有印象了,总之对于现在的我是第一次看到半个世纪前的文艺精品《东方红》。正是这一看,才知道了电视上那些大型的歌舞节目原来就是起源于此,因为他们的特点太相近了。改开后这几十年的歌舞剧类的文艺创作还依然停留在对《东方红》的模仿和延续阶段,倒是充分说明了我们这改开后的艺术贫困状态,吃了老本三十年,导致形式和内容的严重畸形对立,看久了弄得我现在只要是看到电视上的载歌载舞,表演地欢欣鼓舞状就心里不舒服,有点本能的就换频道了,这也可以理解为何那些三俗文艺节目能遍地开花,群众的艺术观赏水平和观赏内容急剧的由高雅向低俗转化的重要根源。
集中力量办大事
《东方红》歌舞剧的成功是一个社会主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典型案例。规模宏大、内容庞杂、人员众多、创作期短等等都是这一出歌舞剧的重要特点。最为重要的是此歌舞剧一经推出就迅速的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许多的歌曲被群众广泛传唱,经久不衰,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导致了一个既具有民族特点也具有时代特点的文艺汇演模式被创作出来,并在全国文艺演出团体中迅速的扩散,这种歌舞剧的文艺表演模式也被群众不断的模仿和反复的再创作,形成一个中国风格的歌舞剧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都还没有被超越。
这出歌舞剧仅仅是在建国15年的时候就诞生了,作为一个仅仅搞了15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就能够产生如此艺术高度和成就的文艺作品,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作品诞生的背后是什么力量让他实现的。首先能够判断的就是国家力量,只有国家力量才能够组织如此规模和如此复杂的超大型的文艺演出。是的,的确如此,但是国家的力量并不能必然使这场文艺创作能够达到当时中国文艺创作的高峰,并不必然能够使她成为文艺的经典,所以必然有另一股力量才能达到如此的成就,那就是人民群众的力量!
整出歌舞剧的演出中,不管是从内容到形式,还是从文艺到政治,或者是从现实到理想,都体现出了党和人民的团结合作,都体现了党与群众心心相通,群众与党同甘共苦的党群浑然一体的高度紧密。正是由于这种相互的信任,在群众的支持下,优秀的文艺工作者脱颖而出,创作出了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歌舞节目,结合成了这么一台大型的歌舞史诗剧,荟萃了中国文艺创作的经典,才成就了《东方红》攀上了文艺汇演的历史巅峰!
毛*泽*东思想的结晶
《东方红》歌舞剧的成功,既是毛*泽*东思想的政治结晶也是艺术结晶。这出歌舞剧是运用艺术形式反映革命题材,因此必然有政治含义。
中共28年的革命史,是歌舞剧《东方红》的主要内容,这场波澜壮阔的大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既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依靠的方法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整个剧目的内容分为六场都是围绕毛*泽*东思想来阐释的,因此,没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就无法产生《东方红》这一出经典的文艺演出内容,没有承载具体内容的艺术形式是没有力量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说《东方红》是毛*泽*东思想的政治结晶。
《东方红》这一经典的艺术成就,也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分不开。旧中国的文艺舞台上,是没有普通人民群众的位置的,把普通群众的情感和生产,把普通士兵的战斗和生活搬上文艺舞台就是起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过程中,最终在延安正式确定了一个政治方针来指导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为谁服务的方向问题,于是普通群众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以一个正面的、积极的、主人的地位登上了文艺舞台成为了中国文化在那个时代的主流。正是人民群众成为文艺创作的主流,成为文艺舞台的主要形象,才造就了大批的优秀文艺工作者的出现,他们自己出身于群众中同时他们的创作又立足于群众中,与群众有强烈的共鸣,正是在这样的艺术创作的氛围中才产生了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因此《东方红》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艺术结晶。
《东方红》,我们拿什么来继承你
《东方红》歌舞剧诞生迄今,48年过去了,多少文艺作品都如过眼云烟,能成为传唱经典是凤毛麟角,能走出国门获得国外人民认可,能在海外艺术交流中有一席之地的文艺创作更是缺失,能够像《东方红》歌曲得到国外人民传唱的经典艺术创作就更是没有。
《东方红》歌舞剧之后我国的又一个经典文艺创作的高峰是文革时期,文革时期创作的样板戏,尤其是革命题材的芭蕾舞剧再次成为中国人民***给世界人民的文艺经典,而这也同样离不开毛*泽*东思想的指导,离不开文艺为谁服务的指导原则,离不开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
改开三十年过去了,文艺创作几乎惨不忍睹,不要谈经典,就是称得上优秀的文艺作品都少。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几乎没有,好不容易弄了个诺贝尔文学奖,还是通过夸张得近乎歪曲的方式猛揭自己的社会阴暗面才创作出了外国人青睐的作品。这种当孙子似的文艺创作和过去那个红色年代做主人的文艺创作,充分的说明了我们面临的现实政治状况和文艺状况何等的卑劣!
没有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失去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创作原则,没有公有制基础下的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东方红》,我们拿什么来继承你?
结语
电视上正在放一个中国的芭蕾舞团到国外演出后的节目采访,演出节目的名称叫《天鹅湖》,一个外国人正在回答央视记者的提问,他说:没想到中国人会对国外的文化理解这么深刻!看了这个回答,我想到文革时期,我们的芭蕾舞《红色娘子军》曾经登上国外的芭蕾舞台,震惊了世界,被评为芭蕾舞中的创作经典,现在却只有给老外演《天鹅湖》了……
改开导致这三十年没有创作出有世界影响力的文艺经典,究竟是思想路线的问题还是制度的问题,不是很清楚么!
(2012年10月22日于成都集结成稿)
新左翼文艺 :: 主题研讨会 :: 主题文艺讨论会 :: 第四次川渝新左翼文艺讨论会文集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