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别拿幸福来吓我
新左翼文艺 :: 主题研讨会 :: 主题文艺讨论会 :: 第九次川渝新左翼文艺讨论会文集
第1页/共1页
张建华:别拿幸福来吓我
张建华:别拿幸福来吓我
----观电影《钢的琴》有感
----观电影《钢的琴》有感
人生是活在希望之中的,而这种希望简单地讲它包涵了:爱情、婚姻、家庭、事业、金钱和地位。换言之这 种希望是人最根本的生活诉求。也是人对幸福的一种理解吧。
古人云: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这是古人对幸福的一种诠释,梁山泊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莉叶似的生死爱恋是一种幸福,那怕是以悲剧而 终结,但对爱的希望也是一种追求的幸福,不论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人总是把对一种理想的生活称之为幸 福的。
妻【小菊】:“离婚就是相互成全,你放我一马,我放你一马的事。”
陈桂林:“离婚就是离婚,别扯那些没用的”,“我同意”。
妻:“同意就好”。
陈桂林:“那就抽空办了吧”
“家里冰箱、彩电、洗衣机,你看着搬吧”。
妻:“你是不是把握当成收废品的了”。
陈桂林:“我差点忘了,你现在富裕了。”
妻:“我什么都不要!”
陈桂林:“好,想的和我一样。”
妻:“但是,小元我要带走”。
陈桂林:“什么,小元你带走?”
妻:“陈桂林我告诉你,小元跟你是不会幸福的。”
陈桂林:“小元很幸福,你少拿幸福来吓唬我!”
这是导演张猛执导的影片《钢的琴》片头,男主人公陈桂林与妻子离婚前的一段对话,是一种以话剧独白 相似地一段经典对白,而这段对话也是这部电影成功的精彩之处,也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所在。
曾记何时,“幸福”在主人公的口中变成了一种反义的代言词。“幸福”是什么?是主人公对生活的一种 提问,其二,“幸福”它又包涵着什么东西?这是电影留给我们观众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一个思考的问 题。而这两个提问正是这部电影在语言艺术上的成功之作,堪称以段值得观众思考和玩味的地方。
其实,我个人认为“幸福”是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物质方面的追求,其二是更高的精神诉求。物质 的幸福它包涵着:金钱、地位、权力,享受刺激和放纵的生活方式;而精神的幸福则涵盖着:生命、理想、 事业、***、友谊和仁爱之心。
“幸福”是一种抽象的范畴,但它却是有一定的环境基础所制约的一个理解,而产生不同的幸福感受,如 佛洛依德所讲:“人的心灵诉求是通过环境、社会、物质与理想架构,产生不同的梦境和心灵希望,从而产 生不同的世界精神与物质的感知认识,从而达到不同程度的幸福值。”(佛洛依德《梦的释译》)。
电影主人公陈桂林是一位下岗工人,他和所有的工友们一样在改革的形势下,成为了一种放荡与物质与精 神两种时空中的过客,尽管在破损、空旷的厂房里,环境如此的不堪,社会如此的残酷,但为了生活,为了 理想主人公与工友们却努力的挣扎于现实之中。用手中的乐器为了生活和理想拼命。残酷的社会环境拉开了 他们与幸福的距离:女儿小元偷着练钢琴被学校老师警告,拒绝。木制假琴键弹不出生活的乐音,而购买一架 钢琴则需要一大笔钱;下岗的陈桂林为了女儿的钢琴梦,为了艺术的梦想,也为了女儿小元的幸福,请求工 友们帮助为女儿造一架钢琴。
在这部影片中,树造了一种工人的智慧,那就是工友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架钢琴,说明了工人不是弱 势群体,他们是有智慧、技术、友爱、团结的一个社会阶级,在废旧的厂房里,无论铸铁、洗镗、车刨等各 项技术工艺,在他们手中都是那么得心应手,也展现了新中国工人勇于创造、勇于实践的精神境界。而这种 境界正是工人们勇于创造、勇于实践的精神境界。而这种境界正是工人们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 助和对艺术的一种执着而产生的动力所至。这种创造和追求本生就是一种幸福。
为了梦想活着的人,是一种幸福,为了理想而努力的人也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非常艰辛、非常简单 、非常平凡,但它不失一种真实。
当今的中国社会到处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幸福”,到处洋溢着歌舞升平的幸福。一夜成名的影视歌星洋溢 着幸福,但职场潜规则是他们心中的伤痕。
优越地生活方式、刺激的挥洒人生看似一种幸福,但摇尾乞怜地心灵哪能掩盖他们内心的脆弱。
显赫的官位、大把的金钱看似一种幸福,而内心的贪也经不起纪律和道德的审判。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幸福是一种对理想的希望,更是对人的一种拷问。什么样的人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幸福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这是这部电影留给我们的思考。愿我们普通的人们都真正的生活在一 种幸福之中,而不是被一种“幸福”的恐惧包围着。
新左翼文艺 :: 主题研讨会 :: 主题文艺讨论会 :: 第九次川渝新左翼文艺讨论会文集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