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康:青春和理想与当代青年的思考
新左翼文艺 :: 主题研讨会 :: 主题文艺讨论会 :: 第十次川渝新左翼文艺讨论会文集
第1页/共1页
李永康:青春和理想与当代青年的思考
青春和理想与当代青年的思考
作者:老蜗牛
这一次,群友们讨论的话题是“青春和理想与当代青年的思考”,并将讨论内容及推荐作品发在群上,让大家作为参考。本蜗牛人老眼花,既没功夫亲临讨论会现场,聆听大家的高见,家里也没安装网络,又懒得去乱哄哄的网吧观看群友们推荐的作品,要写这个题目,确实有些勉为其难。不过俺一向不拘小节,常常信口开河,有时虽然文不对题,又偏偏固执己见,胡搅蛮缠,出于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群友们大都慈悲为怀,不与俺老汉计较,所以也就没啥顾虑,想啥说啥,信马由缰,对不对,反正天晓得。
现在言归正传,发表拙见。青春其实人人都有,每个人或早或迟,总要经过这个阶段,除非运气特差,尚未“青春”便短命夭折,这不属于本次讨论的范围。理想则不然,它既不是幻想,也不是梦想,更不是妄想,当然也不是胡思乱想,因此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理想是人生的向导,是理性与思维结合的产物,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崇高境界,属于精神领域的范畴。
凭本蜗牛的感觉,现在的年青人虽然青春倒是青春,比如啥奇装异服都敢穿,啥乱七八糟的发型都敢秀,啥敏感隐私部位都敢露,啥稀奇古怪的潮流都要赶,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统统无所顾忌,“开放”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但要说他们有啥理想,老夫确实不清楚。既然不清楚,当然也就没有发言权,硬要俺凑合一篇关于青春和理想的文章,实在是难为老夫也。不过遥想几十年前年,俺也曾青春过,也曾理想过,也曾经历过一个充满青春和理想的年代,于是不妨倚老卖老,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剖析一番,也算是响应群友们的号召,“参乎”一下,算是凑个热闹。
在俺青少年时期,对我们这代人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应该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律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段名言至今仍记忆犹新,他是这样说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可以说,我的一生已经献给了世间上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句名言鼓励了整整一代人。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一次,老师要求同学们与一篇关于理想的作文,只不过换了一个题目,叫做《你长大后的志向是什么》。同学们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想当科学家,搞创造发明,为人类造福;有的愿意当工人,在机床前努力工作,为社会创造财富;有的想当解放军,飒爽英姿五尺枪,保家卫国戍边防;有的愿意当农民,坐在拖拉机上威风凛凛,为祖国多种粮,种好粮;还有想当教师的,想当作家的,想开汽车的,想当飞行员的,想当技术员的,想当外交家的等等,但没有一个同学说自己今后想当官老爷或想赚大钱,这些都是那个时代青少年心中的理想。那是一个“正能量”普照社会每一个角落的年代,一个人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年代,一个为人民服务深入人心的年代,一个人与人之间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的年代。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才会从平凡中造就出千千万万个不平凡的英雄人物。
比如,雷锋同志的理想是“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生活得更美好”、“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王进喜同志(大庆油田石油钻井工人)的理想是“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让中国彻底扔掉贫油的帽子;焦裕录同志(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的理想是彻底改变兰考县贫穷落后的现状,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张秉贵同志(北京王府井商场售货员,国家级劳模)的理想是鞠躬尽瘁地为顾客服务,让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时传祥同志(北京市环卫工人,掏粪工,国家级劳模)的理想是脏了我一个,干净千万家……。那时,每一个公民都有自己的理想,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心甘情愿地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每当回忆起这些平凡的人物,便感觉有一股正气在胸中荡漾,感到祖国的明天充满希望。正是通过千千万万个有理想、有志气的平凡人物二十多年持之以恒的拼搏和奋斗,我们国家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一穷二白”被人瞧不上眼的“东亚病夫”,迅速发展成为美、中、苏三雄鼎立的世界一极。
斗转星移,随着时代变迁,进入“特色”以来,俺经历了国企倒闭,下岗失业,自谋生路,“摸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以后,“理想”二字便离我们这代人渐行渐远,俺老汉也应与时俱进,将“理想”两个字移交给现在的年青人了。
本世纪初,上海某校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愿意当工人农民者几乎为零。又报,天津某学校在调查中发现,67%的学生回答今后的志向是当官老爷。广东某校一小学生在回答问卷时,竟毫无愧色地表示长大以后要当贪官,因为她看到贪官家的房子好大好大,汽车好漂亮好漂亮,家里的钱好多好多。
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如今的青年人,还有多少人在追求理想,老夫不清楚,但有多少人在追求金钱、地位、名誉、财富,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用不着俺在这炒冷饭。尽管“成功”者寥寥无几,但大家仍然乐此不疲地向这个方向拼命拥挤。但是,我们不能过分责怪这些年青人,而应当从社会层面上来分析其原因。
存在决定意识,那么,是谁在用“猫论”、“摸论”扭曲他们的灵魂,使他们丧失了人生的信仰;是谁让他们毕业即失业,使他们迷失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是谁让他们背负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N座大山”,折断了他们理想的翅膀;是谁让他们面临残酷的社会竞争,从而不得不屈辱地降低“天之娇子”的志向;是谁在用两极分化的窘境浇灭他们心中的理想,让他们在饱尝生活艰辛之后,不得不降低自己的人格与尊严,屈就于资本的奴役……。当然,这些都是客观原因,我们不能用客观来代替主观,但我相信,一定有为数不少的年青人会从噩梦中觉醒,找到正确的理想和方向。
开国领袖***主席对青年曾寄予极大的希望,他在前苏联首都莫斯科接见中国留学生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们,你们承担得起这份重托么?你们能找回失落的理想和希望么?未来,将是你们自己的世界。
2013年4月20日写于都江堰。
作者:老蜗牛
这一次,群友们讨论的话题是“青春和理想与当代青年的思考”,并将讨论内容及推荐作品发在群上,让大家作为参考。本蜗牛人老眼花,既没功夫亲临讨论会现场,聆听大家的高见,家里也没安装网络,又懒得去乱哄哄的网吧观看群友们推荐的作品,要写这个题目,确实有些勉为其难。不过俺一向不拘小节,常常信口开河,有时虽然文不对题,又偏偏固执己见,胡搅蛮缠,出于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群友们大都慈悲为怀,不与俺老汉计较,所以也就没啥顾虑,想啥说啥,信马由缰,对不对,反正天晓得。
现在言归正传,发表拙见。青春其实人人都有,每个人或早或迟,总要经过这个阶段,除非运气特差,尚未“青春”便短命夭折,这不属于本次讨论的范围。理想则不然,它既不是幻想,也不是梦想,更不是妄想,当然也不是胡思乱想,因此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理想是人生的向导,是理性与思维结合的产物,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崇高境界,属于精神领域的范畴。
凭本蜗牛的感觉,现在的年青人虽然青春倒是青春,比如啥奇装异服都敢穿,啥乱七八糟的发型都敢秀,啥敏感隐私部位都敢露,啥稀奇古怪的潮流都要赶,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统统无所顾忌,“开放”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但要说他们有啥理想,老夫确实不清楚。既然不清楚,当然也就没有发言权,硬要俺凑合一篇关于青春和理想的文章,实在是难为老夫也。不过遥想几十年前年,俺也曾青春过,也曾理想过,也曾经历过一个充满青春和理想的年代,于是不妨倚老卖老,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剖析一番,也算是响应群友们的号召,“参乎”一下,算是凑个热闹。
在俺青少年时期,对我们这代人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应该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律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段名言至今仍记忆犹新,他是这样说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可以说,我的一生已经献给了世间上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句名言鼓励了整整一代人。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一次,老师要求同学们与一篇关于理想的作文,只不过换了一个题目,叫做《你长大后的志向是什么》。同学们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想当科学家,搞创造发明,为人类造福;有的愿意当工人,在机床前努力工作,为社会创造财富;有的想当解放军,飒爽英姿五尺枪,保家卫国戍边防;有的愿意当农民,坐在拖拉机上威风凛凛,为祖国多种粮,种好粮;还有想当教师的,想当作家的,想开汽车的,想当飞行员的,想当技术员的,想当外交家的等等,但没有一个同学说自己今后想当官老爷或想赚大钱,这些都是那个时代青少年心中的理想。那是一个“正能量”普照社会每一个角落的年代,一个人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年代,一个为人民服务深入人心的年代,一个人与人之间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的年代。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才会从平凡中造就出千千万万个不平凡的英雄人物。
比如,雷锋同志的理想是“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生活得更美好”、“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王进喜同志(大庆油田石油钻井工人)的理想是“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让中国彻底扔掉贫油的帽子;焦裕录同志(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的理想是彻底改变兰考县贫穷落后的现状,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张秉贵同志(北京王府井商场售货员,国家级劳模)的理想是鞠躬尽瘁地为顾客服务,让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时传祥同志(北京市环卫工人,掏粪工,国家级劳模)的理想是脏了我一个,干净千万家……。那时,每一个公民都有自己的理想,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心甘情愿地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每当回忆起这些平凡的人物,便感觉有一股正气在胸中荡漾,感到祖国的明天充满希望。正是通过千千万万个有理想、有志气的平凡人物二十多年持之以恒的拼搏和奋斗,我们国家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一穷二白”被人瞧不上眼的“东亚病夫”,迅速发展成为美、中、苏三雄鼎立的世界一极。
斗转星移,随着时代变迁,进入“特色”以来,俺经历了国企倒闭,下岗失业,自谋生路,“摸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以后,“理想”二字便离我们这代人渐行渐远,俺老汉也应与时俱进,将“理想”两个字移交给现在的年青人了。
本世纪初,上海某校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愿意当工人农民者几乎为零。又报,天津某学校在调查中发现,67%的学生回答今后的志向是当官老爷。广东某校一小学生在回答问卷时,竟毫无愧色地表示长大以后要当贪官,因为她看到贪官家的房子好大好大,汽车好漂亮好漂亮,家里的钱好多好多。
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如今的青年人,还有多少人在追求理想,老夫不清楚,但有多少人在追求金钱、地位、名誉、财富,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用不着俺在这炒冷饭。尽管“成功”者寥寥无几,但大家仍然乐此不疲地向这个方向拼命拥挤。但是,我们不能过分责怪这些年青人,而应当从社会层面上来分析其原因。
存在决定意识,那么,是谁在用“猫论”、“摸论”扭曲他们的灵魂,使他们丧失了人生的信仰;是谁让他们毕业即失业,使他们迷失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是谁让他们背负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N座大山”,折断了他们理想的翅膀;是谁让他们面临残酷的社会竞争,从而不得不屈辱地降低“天之娇子”的志向;是谁在用两极分化的窘境浇灭他们心中的理想,让他们在饱尝生活艰辛之后,不得不降低自己的人格与尊严,屈就于资本的奴役……。当然,这些都是客观原因,我们不能用客观来代替主观,但我相信,一定有为数不少的年青人会从噩梦中觉醒,找到正确的理想和方向。
开国领袖***主席对青年曾寄予极大的希望,他在前苏联首都莫斯科接见中国留学生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们,你们承担得起这份重托么?你们能找回失落的理想和希望么?未来,将是你们自己的世界。
2013年4月20日写于都江堰。
新左翼文艺 :: 主题研讨会 :: 主题文艺讨论会 :: 第十次川渝新左翼文艺讨论会文集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