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左翼文艺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朱昭宇:读《那儿》第一遍的读后感

向下

朱昭宇:读《那儿》第一遍的读后感 Empty 朱昭宇:读《那儿》第一遍的读后感

帖子 由 红色的小鼓 周日 八月 05, 2012 10:16 pm


我好多年没有读过小说了,特别是完整地、一字一字把一篇小说读完,因为很多小说都是那种脱离实际的、充满男女性爱的七荤八素的为市场而作的作家用来换钱之物。曹征路的《那儿》是我几年来第一次读完的一篇小说。我读之前规定我不要先看其他评论、也不要去了解作者,避免带着预设的观念看小说。我以为我需要花几天时间来读,于是,我选了一个晚上11点开始读,结果读起来就放不下了,读了个通宵,把它读完了。
这是部很好的好小说,我必须得写点什么,把我的读后的感觉写下来,以免时间长了就忘了。
我喜欢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小说和其他文艺作品:思想性、技术性、艺术性。读完了《那儿》,我也这么来分析分析。
先从技术方面来分析。
关于小说的技术性分析,我喜欢分析这么两个方面:作品的主要构成、作品的主要逻辑。前者是作品的静态分析,后者是作品的动态分析。这一部分比较枯燥,但我也写出来跟朋友们分享分享。
小说是部大概3万四千多字的中篇小说。三万字如果朗读的话,大概需要一个下午,跟某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相似。
《那儿》的主要构成包括:
1)人物:主要人物是我的小舅朱卫国,围绕朱卫国的其他主要人物有:我、我妈、我小姨、我表妹月月、朱卫国的徒弟杜月梅、老干部、留学回国的博士处长、老干部、上级领导、工人等,还有一个非人类的角色:一条德国黑贝罗蒂。
2)事件:一个工人老干部因为看到工人由于工厂被一些领导搞得濒临破产而生活窘迫,所以去上访和为工人请命最后没有成功含恨去世。这个故事由以下主要故事情节构成:朱卫国家的好狗罗蒂吓着了下岗女工杜月梅;朱卫国将罗蒂“放生”到几百公里外;朱卫国失踪(上访)后家里人到处找他;文化不高的朱卫国找我代笔写上访材料介绍工厂这些年搞得凋敝的事情;朱卫国上访中遇到的领导设的陷阱和磨难;朱卫国当工会主席期间因相信领导而动员工人支持改制结果工人蒙受损失而失去工人信任;朱卫国上访被忽悠和截回后由于相信工人还相信他所以任然充满信心为工人和国家利益请命;好狗罗蒂历经千辛万苦找回来却被朱卫国再次赶走,而从高台跳下自杀;好人朱卫国看到工人不再信任他而心灰意冷,失去信念的朱卫国像失去了魂一样生活;杜月梅和工人看到“股改”通知,再次唤起朱卫国为工人请命的***;朱卫国发现还是骗局后求领导发还工人房产证;朱卫国不久死去,股改也失败。
3)时间:小说发表于2004年第五期《当代》,所以,应该是描写的04年前不久在全国比较普遍的国企第一次改制(由大资本购买或参股,利益向管理层倾斜)时期的事,遇到了极大阻力,而现在的改制采取了新的模式,基本上由第一次的模式改成了以上市为主来实现国有资产资本化市场化的模式。这些成分不太复杂地构成了小说的主要结构。好狗罗蒂在故事里起了一些隐喻作用,大概隐喻的是人性中的良心、忠诚、坚贞等,朱卫国上访后回来继续请工人签字失败,心灰意冷,好狗也死了。

小说的主要逻辑是指小说的故事反映的某些被设定为具有某种必然因果关系的东西。一个小说如果故事情节牵强附会,没有必要的真实性做基础,那么,其逻辑性就很脆弱,不值得推敲,相反,如果一个小说具有坚实的生活真实性为基础,反映因果关系的正确的逻辑关系又被作者找到了,那么就有强大的逻辑力量,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那儿》里面的主要的逻辑是:“矿山机械厂在改革以来,国有资产流向少数领导人,工人和工厂都面临困境,作为工会主席的朱卫国两次相信上级,号召工人支持了上级的这些改革措施,结果工人利益受损,工厂也没得到好处,他就失去了工人的信任和支持”,这个具有坚实真实性支撑的故事逻辑,反映了“国有资产由代表工人利益的国家掌握,是工人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也是工厂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而那些将利益向少数人倾斜的改革让工人失去了这个基本条件,就会失去工人的信任和支持,事业就会失败,工人也不会幸福。”

再看看艺术方面

人物不是这篇小说的主要方面,事件才是主要方面。这个小说在人物描写方面用笔不多,但仍将人物性格分明地表现了出来。朱卫国的执着,杜月梅的坚忍,我妈妈的躲避等等。小说在大部分时候都用故事里的事来反映作者要表达的东西,而到了末尾处,作者以“我”的口吻巧妙地表达了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另外一些可能被极端情绪推演的思想,作者采用了隐喻的方法,用好狗罗蒂来实现了这个目的(忠诚因信仰的失去而死去),用“那儿”这个英特纳雄耐尔的尾音节“耐尔”经常被误读的“那儿”来隐喻一个遥远的不可触及但很美好的梦想般的信仰的悲剧结局等。事实上,要反映国企那几年的改制的乱象,《那儿》在3万多字的篇幅里,以高度真实性为支撑,构建了大量引发共鸣的情节,引发读者深思的同时,揭示了前面所讲的那个简单而深刻的主要逻辑。能做到这样的,还不多吧?

思想性方面,我想说的是,《那儿》是一部反映工人心声,为工人的利益而呐喊,并深刻揭示某种乱象原因的好小说。

读完这篇小说,天已开始放亮,楼下远处的雄鸡开始鸣叫。我这时,整理了一下思路,在肚子里形成了上述文字的主要内容。

这时,我再查了查曹征路到底是什么人,这是我查到的:
曹征路,江苏阜宁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著有小说集《开端》、《山鬼》、《只要你还在走》、《那儿》、《霓虹》、《反贪指南》等。 作品多次收入当年的中国各类年度最佳小说选本,省级文学奖、刊物奖多次。
中文名 曹征路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江苏阜宁
出生日期 1949年9月30日
职业: 作家

在《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2期中有一篇《曹征路访谈:关于(那JL)》,可以帮助对这篇小说的理解。

红色的小鼓

帖子数 : 32
注册日期 : 12-08-04
年龄 : 60
地点 : 四川成都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