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左翼文艺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倪剑雄:走向格瓦拉

向下

倪剑雄:走向格瓦拉  Empty 倪剑雄:走向格瓦拉

帖子 由 红色的小鼓 周三 九月 26, 2012 1:12 am

走向格瓦拉
——话剧《切-格瓦拉》观后

76年高中快毕业的时候,我们学校门口来了个中年男子,在自己的自行车上摆卖《在社会的档案里》手抄本。后里知道这是有严重问题的小说。作者是谁,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再后来,就听说这个小说里写了一个有革命*激*情*的青年,私下揣了一本《格瓦拉日记》跑到缅甸去打游击战去了。这确实叫人觉得很离奇。因为,尽管是60后的普通人,我们对文革时期国内发生的大事,知道得也并不比现在的人多多少。因为底层的小百姓,实际上要接触到政治,是很难的,客观的说,大部分底层的普通人,往往只能“被政治”。而当年跟现在比,信息传布,还没有现在这么顺畅,这有技术的原因,也有“政策”的原因。作为对真正的缺乏条件和理解力的我们,对中国曾经发生的“输出革命”,也是80年代以后才知道的。《格瓦拉日记》在当年也是“内部材料”,普通人根本看不到。因此,格瓦拉是谁,也是在后来看到刊物上刊登的一个小资料和介绍拉丁美洲革命的文章,才终于知道。格瓦拉是古巴革命的一个英雄。他的游击战意识非常强,这是在他少年时期就萌发的,和*毛*泽*东相信“枪秆子里面出政权”思想如出一辙。因此,他也非常崇拜毛*泽*东*。有关的认识,就来源于这样些零星积累起来的介绍。

多少年晃荡过去,再次看到格瓦拉这个名字和画像,是在住宅小区卖时尚玩意儿的店铺悬挂的T恤上。那时候,我仍然不对这些特别在意。而忽然在意起来,就是在知道有一个叫黄纪苏的作家,写的剧本《切-格瓦拉》,由张广天导演,公演后引发热议如潮。当时觉得遗憾,我没办法看到演出。那么此前在我,到底发生了什么,竟然叫我为这个“古老的”戏剧、完全陌生的剧作家和导演的作品吸引?甚至直到现在,当我们新左翼文艺群的人推荐,我就立即搜索到这个话剧的视频,完整的看了一遍这个优秀的话剧。严格说,它的传奇色彩和主角塑造并不突出,按编剧的介绍,这本来就是一个观念先导的戏,演员仅仅是些符号。但我仍感觉很激动。而就剧本和表演,这个话剧本身确也颇新颖可观处。只不过所议甚多,无须再狗尾相续。我真正关心的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差异巨大的国家,我这样的一个底层小百姓,何以会变成《切-格瓦拉》热心观众、“粉丝”?甚至今天还不吝一己浅薄,愿随编导思路追寻这个半世纪以前的传奇英雄。是因为那个人的传奇浪漫?还是因为他的时尚色采?都不是。是因为无足轻重的小民如我,在半世纪之后的今天,那仿佛早被遗忘的*激*情*在内心深处暗自苏醒,切-格瓦拉,他正是小民革命的符号。

由这个符号剧开始,我下来再搜索有关的资料,进一步认识这个革命英雄。他的迷人的故事竟然那么多!他出生于阿根廷一个贵族家庭,自己是个医生,因为偶然认识了古巴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即随其参加古巴革命。后来担任古巴工业部长和银行行长,曾经到访中国,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此后他自动离开古巴,再一次投身丛林游击战,于1967年牺牲。
这之间,我自有对格瓦拉的实践精神和自我改造思想的由衷佩服。很多革命者,不是为了成为新时代的新人而革命,而仅仅是为了成为新时代的旧权贵而假借革命的手段,所以他们很容易在自己得到权力地位以后,急剧转变为个人利益至上的新生资产阶级。而格瓦拉清晰地意识到了这个事情的危害性,他不仅在高官任上积极参加具体的生产劳动,最终还再次走上了*毛*泽*东*所倡导的道路:“继续革命”。还有格瓦拉说的话,也特别让我感动。联系到我们当前左翼的实际来看,确实值得思考。

1967年10月8日,格瓦拉被政府军击伤逮捕。审讯者问:“你现在在想什么?”格瓦拉回答说:“我想,革命是不朽的!”
马克思并没有论述帝国主义形成之后的无产阶级革命会发生什么变化。列宁提出,在资本主义的薄弱环节发动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也留下一个问题,就是在这样经济、文化尚且还很落后的国家,尽管政治和经济制度问题得到了改变,但社会遗留下来的旧的思想文化依然存在。怎么避免这些旧思想旧文化造成后来的执政党变质成新的资产阶级,就是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后来苏联解体,跟它的官僚阶层整个的变质为特权阶层和民间“厨房政治”的兴起表明底层民众对执政党根本的否定有逻辑关系。毛*泽*东*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在66年以后,他把这个问题当成了中国政治的主要问题,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搞文*化*大*革*命。但这个从灾难深重的历史当中走来的民族,尚且无法给革命的主体——那些普通劳动者提供坚实的思想和文化基础,结果文*化大*革*命*以文斗开始,以武斗达至高峰,以全民茫然和“粉碎”、“打倒”结束。然后是声讨、反思、污蔑,逐渐把*毛*泽*东和“动乱”、把革命和“乌托邦”一起抛弃。革命一下过去了。

而革命不是人的意志可以决定的,它有它的规律性。很多象我这样的普通人,在改革开放前期懵懂无觉。到后来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曾经的主人公——工人阶级随“产权明晰化”而沦落为“弱势群体”,在物质和精神的夹击之下,饱受折磨。中国的左翼思想开始复苏。追求公平正义,追求新的公有制的社会主义,追求*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的回归,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因为有阶级存在,就必然有压迫和剥削,因此革命就是不朽的,它还会复苏。但革命对我这样的民间左翼来说,还不是仅仅需要重温的,而是应该重新开始学习。最初,我们只能作为观众,面对舞台围观,而不能上去——正如他不能下来,和我们一起携手。
这个时候,国外有人觉得中国实在奇怪,接受格瓦拉这个马克思主义战士最早的群体,不是工人阶级和农民兄弟,而是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接着是小资的知识分子。他们最少拖累,思想最活跃,也有相应的文化思想素质,成为最早的格瓦拉鼓吹者。就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会看到颇有先锋意味的话剧《切-格瓦拉》,才会有时尚的T恤满街游走。而作为左翼主体的底层劳动者和普通民众,甚至根本不知道格瓦拉是谁。今天革命意识的复苏,就是从小资对偶像的浪漫吟唱开始的。

但是,这不是革命的本质。由这个话剧,我们可以看出左翼运动的另一个事实,看出它必然的过程反映出来的固有的规律性:以知识分子的思想动员开始,逐渐传递这个信息给左翼的主体工农劳动者阶层。现实的改变,只有等多数人整体的觉醒,才会发生。而到那个时候,左翼的最早的思考者、宣传者,又该如何看待自己真实的作用和价值?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没有成为新人。
格瓦拉说:“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当前,民间左翼正处于自发的阶段。今天的普通劳动者因为文化素质的提升,这个这个世界不仅仅提供给了我们关于格瓦拉和古巴革命的故事,还提供给我们关于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知识,这个世界在我们面前,已经充分的展开。我们又该如何认识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我们曾努力为生存奔忙,痴迷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周游世界”的空想,而在霓虹灯下看清了处心积虑算计和残酷的争夺,因此很多旧的思想习气正在蜕去,理想主义者的浪漫*激*情*也慢慢在民间左翼主体的实践中消散。我们普通劳动者从嘲弄、咒骂、紧握拳头开始,面对现实斗争所必须的理性力量,正在越来越没有任何浪漫色彩的具体磨砺中慢慢提升,从自然演化转变为自觉的追求,这也是我们左翼面临的路途中的必然,是使命使燃,无法超越。我们该怎么理解面对的现实,面对的现实规律?
这个时候,也有人会因为各种原因开始低落、消沉,会感觉越来越没有意思,慢慢丧失*热*情*。有的人开始为这个群体的各种缺陷感到遗憾,感到不满,感到当前的实际跟自己开始的理解、愿望完全不一样,忽然“觉今是而昨非”,甚至顿时翻然悔悟,开始暗自寻找自己的位置,直到最后慢慢疏远、脱离。忠于理想,因为找不到目标而变成了一句可笑的傻话。格瓦拉这个革命的英雄,也给了今天的追随者一个很好的提醒,我们如何在回到现实的时候,当我们从大众的觉醒认识到自己的“理想主义者”的浪漫,常常不过是少年心理和小资习气的混合体时,如何才能回到左翼普通一员的位置默默工作,却仍然忠于理想,忠于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忠于社会主义。这也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只有当我们和真正的左翼主体——那些工农劳动者走到一起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有力量从观众走向格瓦拉,走向革命,与广大劳动者携手,发出有力的声音,就象当年的格瓦拉那样喊道:“请听听人民的声音吧!”
(2012年9月25日 成都)

红色的小鼓

帖子数 : 32
注册日期 : 12-08-04
年龄 : 60
地点 : 四川成都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